2025火锅市场将破6500亿,细分赛道重构格局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同比增长6.8%,预计2025年将突破6500亿元。全国火锅门店数稳定超50万家,川渝火锅以31.5%的门店占比领跑,北派、粤式火锅紧随其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市场竞争加剧推动行业变革,2024年人均消费同比下降8.1%,消费降级催生“高性价比”新赛道。小火锅、自助火锅品牌逆势崛起,围辣、仟味一鼎等连锁品牌快速扩张;差异化竞争成突围关键,地方特色锅底如贵州酸汤、海南糟粕醋,以及鲜切牛肉、山野食材等品质升级策略受热捧。
细分领域涌现规模化代表,钱摊摊安顺夺夺粉火锅、滇牛云南酸菜牛肉火锅等品牌门店数破百家,印证“特色化+品质化”成行业增长双引擎。未来,火锅赛道或持续分化,下沉市场与创新体验或成竞争新高地。
银发经济催热火锅新赛道
近年来,火锅行业加速布局银发消费市场,以应对年轻人消费力收缩的趋势。随着家庭餐饮决策权向老人转移,火锅品牌纷纷推出针对性举措。海底捞通过贴心服务吸引老年群体,如送粥、美甲体验及生日宴定制。
多地火锅品牌推出“孝心优惠”,河北某自助小火锅推出“10元孝心锅底”,子女带两名老人仅需20元;浙江有门店对75岁以上老人免单,江苏、福建等地则以低价套餐、返现活动鼓励家庭聚餐。健康化升级成关键,河南“大筒骨火锅”以熬制4小时的骨汤为底,山东斑鱼火锅主打薄切鱼片和易消化汤底,契合老人养生需求。
目前,养生锅、粥底火锅、菌菇锅等品类因低负担、高营养特性,成为银发族热门选择。行业分析指出,老年群体对餐饮消费决策的影响力持续上升,兼具“情感关怀”与“健康属性”的火锅模式或成新增长点,市场潜力可观。
野山菌火锅破圈“健康潮”
近年来,野山菌火锅凭借云南地域特色与健康饮食趋势,从区域小众品类跃升成为全国餐饮热点。与山野火锅不同,其以菌汤为核心,主打菌类食材及云南风味,通过多样化锅底创新吸引消费者,既保留菌类鲜香,又满足多元口味需求。
品类发展历经本土化到全国化四个阶段,供应链升级推动标准化进程。当前,品牌通过“食材分层”拓展消费场景——高端宴请主打松茸、鸡枞菌等稀缺食材,大众路线则以平价菌汤锅底搭配火锅菜,甚至切入快餐市场,推出菌汤饭等外卖套餐,打破火锅正餐局限。此外,部分商家结合烧烤、下午茶等跨品类场景延伸消费时段,并通过烹饪流程可视化、安全提示等措施化解食客对菌类的安全顾虑。
行业分析认为,野山菌火锅的爆发得益于健康消费趋势及冷链技术的成熟,未来能否持续增长,关键在于供应链稳定性与消费场景的持续创新。随着品类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其或将在2025年迎来新一轮市场扩容。
火锅卷向农田,复购提升27%
当前火锅行业正加速向农产品源头延伸,地理标志食材成为撬动消费复购的新杠杆。行业数据显示,采用地标食材的火锅品牌复购率平均提升27%,客单价保持稳定,印证了消费者愿为“真实价值”买单的消费逻辑。
在预制菜焦虑蔓延的消费环境下,地标食材承载着三重社会价值:地理标志认证保障品质确定性,原生态耕作方式回应健康诉求,地域文化符号激发情感共鸣。随着冷链技术升级及多产地备份体系完善,这场从田间到锅底的“鲜度革命”,正推动火锅行业迈入品质竞争新阶段。
《中国餐饮品类发展报告2025》发布
在“2025中国餐饮产业节”的餐饮品类发展论坛上,《中国餐饮品类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全国消费信心有所回落,增长势头放缓。然而,餐饮行业做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呈现出不俗的表现。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接近5.6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出1.8个百分点。
当前,整个餐饮市场容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开始步入存量竞争时代。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餐饮相关企业存量为1689万家,同比增长7.9%。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餐饮门店总数接近800万家。
现舂火锅凭啥成年轻人新宠?
现舂火锅传承了云南传统手艺的火锅形式,从去年开始,突然“爆红”,在全国各大城市崭露头角,成为无数年轻人的新宠。在小红书上,相关笔记已突破4万+篇;在抖音上,单个词条话题播放量更是高达1300w+。
现舂火锅凭借开放式足料台与“舂锅底”的现场制作过程,闯出了一片独特天地,这一模式本质上是单点体验的创新之举。
消费者往往会被鲜活食材的展示和特色佐料所营造的强烈视觉冲击所吸引,这无疑能形成一个极具辨识度的视觉记忆点。对于现舂火锅来说,若想在竞争浪潮中成功突围,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性创新的跨越。